您好,欢迎来到 黄道婆
用户中心

最近浏览的商品

全部浏览历史
首页> 新材料应用> 文章内容

十年纺织强国路:纺织豪迈辟新天

  纺织强国之路,正在中国纺织人的脚下延伸。    

  2021年,我国纤维年加工总量5800万吨,占世界5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3154亿美元,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还多;国内年人均纤维消费量27千克,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生产、出口,再到消费,我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为完整的纺织产业体系,而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产业链加速迈向中高端。
  从改革开放后逐渐摆脱凭票供应的短缺困境,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融入全球纺织大市场,实现“衣被天下、布满全球”,纺织业发展步履稳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纺织产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由大到强的历史性巨变。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组织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进行对比和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有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领先的是纺织工业。
  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建设纺织强国目标任务,经过十余年的接续努力,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千人纱万人布。纺织工业生产链条长、工序多,也因此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初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业释放出巨大产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是世界纺织服装供应链保持稳定运转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纺织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批勇于创新的纺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向着产业链更高端加速迈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说:“30多年前,10万锭的工厂用工1万人,相当于万锭用工1000人。经过这几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整个行业劳动生产效率、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真正实现纺织工厂夜间无人值守的愿景。”
  有120多年历史的江苏大生集团,见证了我国纺织企业从手工机械纺纱到数字化、智能化操作的发展历程。2015年,大生集团建成国内首家纺纱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万锭用工只要15人。而且,所有设备均实现了国产化,彻底摆脱了过去关键设备依靠进口的局面。作为车间智能化的一大亮点,通过“经纬e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在线监测车间动态。
  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副主任李兰女这样描绘现在智能化的工厂场景:“通过手机终端,哪里断纱了、哪里出现异常了,尽在‘掌握’之中。”
  在化纤龙头企业桐昆集团,所有工厂的自动化率超过90%,设备数据采集率达到95%。一个年产量30万吨的标准化车间,只需4台自动包装机器、12名包装工,便能满足车间的日常生产。而此前,这样产能体量的一个车间,需要包装工的数量是每班86人。
  桐昆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许燕辉说:“现阶段,桐昆已经实现了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数据的‘全局可视’。聚酯行业的竞争已由原来的单点竞争,转化为全产业链竞争,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驱动桐昆以及我国化纤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建设智能工厂的同时,我国纺织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步伐,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引领绿色消费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万元产值取水量累计下降11.9%,其中,印染行业单位产品水耗下降17%,水重复利用率从30%提高到40%。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单,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正在加速融入纺织产业链体系。品牌时尚走向全球8月25日,全球品牌数据与分析公司凯度集团正式发布2022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百强榜单。安踏和李宁两个服饰品牌上榜,分别排在第62名和第64名。其中,李宁(品牌价值34亿美元)以66%的同比增幅成为百强榜单上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究其原因,是李宁成功抓住了创新科技与国潮文化的结合点,并基于多年来在时尚领域的积淀,爆发出产品力,收获了硕果。
  2018年年初,多年处于低谷期的李宁以“黑马”之姿在纽约时装周上强势亮相,用复古设计和街头文化元素“一击中的”,奠定了其“国潮化”的改革理念以及“中国李宁”的独立子品牌策略。如今,随着“中国风+时尚”系列产品的推出,李宁品牌已经成为青春和时尚的象征。李宁在品牌探索中的努力成功地扭转了被动局面,不仅实现了公司股价和业绩的飙升,而且还打破了品牌以往“高性价比”“土气”的传统标签,迈进中高端时尚品牌阵营。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身边的小伙伴们突然换装李宁、安踏。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却又顺理成章。国潮新风尚,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追逐的新潮流,席卷了整个服装时尚圈。
  曾几何时,国内不少消费者以“洋气”作为“时尚”的代名词,国际奢侈品牌占据着中国消费市场的高端领域,国内服装企业也纷纷向国际品牌看齐,一些企业亦步亦趋地模仿洋牌子的产品风格。但如今,我国服装企业开始寻找能够作为品牌“主心骨”的文化根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为品牌所推崇、为大众所接受。这种品牌信心和设计潮流,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如今,探寻自身文化根源成了数以万计的本土品牌、本土设计师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以国潮品牌立足世界,这是我国服装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中式服装品牌楚和听香创始人、艺术总监楚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倾心于传统服饰文化,尤其是汉唐服饰文化、敦煌服饰文化的研究,以及新中式美学的实践。她认为,唐朝有雍容华丽之美,宋代有简约优雅之美,明朝有温润内敛之美,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服装服饰的美学特征非常鲜明。及至当下,不管是唐装、汉服、国潮还是新中式,都各有千秋、各具活力。
  从时尚文化角度来看,今天的从业者们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多元表现的文化自信塑造品牌,面对市场,面向世界。
  品牌和时尚不只属于终端产业。对于我国纺织业而言,品牌化、时尚化已经在产业链各个环节持续壮大。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联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共同推出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这不仅开创了国内原料端趋势研究的先河,连续11年的发布更为行业依靠软实力驱动升级指明了方向。
  在今年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会上,著名设计师胡社光为业界带来了一场纤维时尚大秀。他表示:“让纤维走进生活,让纤维改变生活,时尚是不可或缺的媒介。这次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发布,让我深入了解了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绿色纤维等,让我更相信科学技术、制造工艺的革新本身对时尚就是一种冲击。同时,时尚也是一种引领,能够带动大众的视野和消费,让中国纤维品牌化、时装化。”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我国纺织产业正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协同,通过产品创新和设计提升,建立我国纺织产业在全球的时尚话语权。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产业品牌培育和推广体系持续完善,“大师、大牌、大事”不断涌现。时尚设计原创能力提升明显,本土品牌认知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国内主要大型商业实体的服装家纺品牌约4500个,较2015年的3500个增长明显,其中85%左右为自主品牌。原创潮流品牌在质量、设计、文化方面逐渐成熟,占品牌消费比重已超过15%。品牌企业对海内外优势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提升,从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开始向品牌和资本走出去迈进。上天下海彰显担当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纺织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加速转型升级,纺织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随着功能、性能的提升,纺织产品在国计民生领域和重大战略领域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面起飞。在完成采样任务点火起飞前,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表面成功展开。月球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既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映射了我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
  这面国旗以国产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为主,采用“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攻克了高模量差异纤维高品质纱线制备的技术难题,在纺纱、织布、染色、缝纫的每一个工序环节,都经历了无数次试验。这面国旗的制造者――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依靠严格的品质管控技术,采用特殊生产工艺技术,攻克了纺纱生产难关,解决了鲜艳度、黏性、缝纫平整度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国旗的航天品质。
  中国纺织产品不仅能“上天”,也能“下海”。由青岛海丽雅集团研发生产的“蛟龙”特种绳缆,尽管外观与普通绳缆没太多差别,破断拉力却比钢缆要强数倍。其配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雪龙号”“科学号”国家海洋科考船等进行了万米深渊深海科考。
  10年来,国产碳纤维、芳纶、无纺织物、立体成型织物等特种纤维及纺织材料的创新突破对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今年7月4日,卓尔宇航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轻型飞机ZA800成功首飞。据了解,ZA800全部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机身、机翼一体成型,比传统的金属机身强度、刚度更高,机体重量更轻,更绿色环保,是一款全球领先的轻型运动类飞机。恒神股份是ZA800所用碳纤维材料的唯一供应商。恒神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在通用飞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碳纤维材料在通用飞机领域的标准化和应用拓展。
  2020年,我国产业用行业纤维加工量达1910万吨,是2012年产业用纤维加工量的1.9倍。衣着用、家用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
  从冬奥会运动员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到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材料,再到工业粉尘大气污染治理使用的“袋式除尘”过滤技术等,今天的纺织业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衣被天下”的概念。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纺织业的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都是生生不息、万古常新的。纺织强国建设就是这样,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进行时。”

发售日期:2022-09-08
新材料应用 更多>
信息公开
资源共享
产业链赋能
合作共赢

电话/传真

025-58263561

客服邮箱

kefu@hdpchina.com

业务合作 袁总

18994002128

黄道婆管家APP下载

黄道婆交易APP下载

黄道婆纺院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江苏鸿博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8034533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80364